濒危物种西洋参及其进出口监管知识
近年来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养生保健受到大家的重视,西洋参作为名贵进补药材,更是受到不少人的青睐。本文将带你了解西洋参的相关知识。
什么是西洋参
西洋参,英文名Panax quinquefolius,又叫花旗参、洋参、西洋人参,是五加科、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。西洋参是一种“清凉”参,其有特殊的气味,味微苦、甘,性凉,具有补气养阴,清热生津的功效。西洋参中含有一种叫人参皂苷的成分,具有提高人体抵抗力的作用。
野生西洋参原产北美,自然分布于北纬30°~48°,西经67°~95°的美洲森林中,即美国的东部和加拿大的东南部,包括美国的纽约州和密苏里州、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和魁北克等地。其适宜生活在疏松、深厚肥沃、富含腐殖质,且透气、透水及保肥保水性能好,有良好的团粒结构的壤土、砂质壤土或森林棕壤;喜斜射光、散射光;喜凉爽、湿润的气候。
我国西洋参为移植品种,并非野生西洋参,生长在低纬度高海拔山区。我国已形成了西洋参三大产区:即东北产区、华北产区、西北产区,以北京怀柔、吉林靖宇、山东文登等地为主。
为什么西洋参属于濒危物种
美国《历史频道》在2014年制作了专题纪录片《阿巴拉契亚的亡命之徒》,记录了在美国丛林里一群以寻找西洋参为生的“亡命徒”的故事。巨大的利益驱使,使得无数人趋之若鹜,疯狂地采集导致野生西洋参濒临灭绝,美国也出台政策禁止采集野生西洋参。
为进一步保护西洋参,1975年,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入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》(CITES)的附录Ⅱ中,不经许可禁止携带和贸易。无论是人工养殖还是野生物种的西洋参,其根的整体、切片和部分都按照濒危物种进出境管理,但不包括粉末、片剂、提取物、滋补品、茶饮、糕点等制成品或衍生物。
CITES的精神在于管制而非完全禁止野生物种的国际贸易,其用物种分级与许可证的方式,以达成野生物种市场的永续利用性。附录Ⅱ的物种是包括不一定面临灭绝威胁的物种,但必须对其贸易加以控制,以避免与其生存不符的利用。我国市场常见的西洋参及其制品,大多数为人工养殖品种,非野生品种。
我国监管西洋参携带、寄递以及
进出口的意义
西洋参作为名贵上品中药,又是高级滋补佳品。多年来,是从北美回国旅客馈赠亲友的常见礼物,但西洋参早已纳入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管制中。对于西洋参的管制一方面是出于动植物检疫的目的,另一方面是出于对濒危动植物的保护。
从动植物检疫的层面来说,新鲜的西洋参具有繁殖能力,同时,新鲜的西洋参可能在其表面存留泥土,这些土壤里可能携带线虫、霉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。为防止动植物疫病及有害生物传入和防范外来物种入侵,保护我国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、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,需要对其进行检验检疫。
从濒危动植物保护的角度来说,我国于1980年加入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》,公约于1981年在我国正式生效。2006年,我国发布并施行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》,旨在加强对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进出口管理,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,以及以国内法的形式履行CITES义务。西洋参属于CITES附录Ⅱ中的限制贸易的濒危植物,我国海关依法进行监督管理。